已近零点,接到转运通知后,东城区急救站医生杨育兴和同事穿上防护服,再一次全副武装,发动车辆,将最新筛查出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们送往集中隔离点。
24小时待命,随时出发转运重点人员,每一次转运都是一次与病毒的短兵相接。东城区急救站16名医护人员、司机组成的转运车组,被称为“昼夜兼程的‘摆渡人’”。
急救站转运的人员大致有三类:占比最大的是确诊病例的密接人员,需要送往指定地点集中隔离;其次是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的人员;再就是集中隔离后有就医需求的人员,需要将他们送往指定医院。总之,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重点人群。
因此,每一次转运,都意味着要直面未知的挑战。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完全准备、万无一失。”站长刘东说,他是“摆渡人”的“总指挥”,无论是出发前的调度安排,还是途中的注意事项,或是归来后的消杀监测,刘东心里都有一本“明白账”。
穿好医用防护服,戴上医用帽子、护目镜、面屏、N95口罩、手套……全副武装,再次检查没问题后,刘东才让同事们开动车辆出发。先根据人员信息分类,积极与各街道取得联系,将他们从不同的居住地接上,再引导转运人员上车、并间隔就座,最后再科学、高效地将他们送往目的地。整个转运过程,考验着协调力、组织力、引导力,更多时候还需要耐心、细心和暖心。
对绝大多数密接者来说,成为密接都是突如其来、毫无防备的,因此车组人员要积极对他们进行抚慰和引导。“之前,有一位11岁的小学生,由于没有父母陪同,他有些恐慌、害怕,直说‘我害怕,我不想去隔离点’。我与他交谈,安抚情绪,全程陪护,一路上和他讲隔离的作用、隔离点的日常,他慢慢明白了。下车前向我们致谢,说‘大夫,我明白了,隔离不仅是保护我,也是保护大家的安全!’”车组医生杨育兴说,虽然转运很辛苦,但当每次得到转运人员的理解,助力切断病毒可能存在的传染途径时,“很有成就感!”
每完成一次转运工作,都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消杀后才能休息、吃饭、上厕所,因此,在工作前大家基本都不大量饮水。“因为不知道下一次任务什么时候来,也不知道这一趟转运需要几个小时。”刘东说。无论是喧嚣的白昼还是静谧的夜晚,转运人员始终保持待命状态,“见缝插针”地吃饭、补觉成为常态。
4月下旬以来,东城区急救站已完成转运400余人。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终能拨开云雾见晴天!”他们说。
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
来源 / 北京日报客户端
|